第750章 849漕粮海运(2 / 4)

加入书签

好吧,这就是朝廷要做的事儿,必须保证每年足够的漕粮抵京,否则北方可能因此生乱。

这次水患如此之大,而大量漕船还都堵在淮安一带,今年的漕粮肯定是完不成转运额度了。

重启海运,需要借助的衙门有哪些?

而且现在的大运河两岸的经济,还需要这条大动脉维持,所以运河不能废。

随着屯田规模的日渐扩大,洪武二十七年朝廷命辽东、定辽等二十一卫军士,自次年始全部实现屯田自给,“以纾海运之劳”。

不过魏广德在奏疏里,依旧建议朝廷应该以河运为主,海运为辅的策略,不是他不知道未来的发展,而是为了减小阻力。

迁都吗?

海运仍面临风涛之险,但内河还无力承担大规模的漕运任务,河海并行、海运为主的运输方式,是当时情况下的最好选择。

魏广德分析道,现在已经到了需要朝廷拿出勇气再次变革的时候了,而且此例应成为定制,不再废弃,已保在运河失修或水患阻断交通时,依旧有源源不断的漕粮抵京。

时过境迁,现在运河的情况和当初已经大相径庭,黄淮水患日益严重,经常堵塞交通致行船艰难,此种困境下朝廷不妨尝试恢复海运故道,依旧选用当初的办法,那就是每年拿出数万石漕粮改走海路送到北京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当时的航路是由户部尚书郁新提出了利用卫河水陆转运的办法,河、海兼运的运输方式,两年后,海运漕粮“岁以为常”,最终确立。

所以朝廷虽然被水患搞的焦头烂额,但实际上短时间内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。

魏广德在束手无策的瞬间,动了无数穿越明朝小说了,都有提到的一个办法。

隆庆元年为何在皇帝下决心诏旨开海后,还拖拖拉拉耽误了大半年时间才开放月港,其实就是因为这些明争暗斗的缘故。

这会儿他已经没了处理公文的兴致,而是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。

另外还需要户部和工部协助,毕竟要赶工修建码头,还有兵部的海图。

这时候大家想的不是怎么缓解,而是为洪灾之后治水所需的钱财而头疼。

恰在此时,平江伯陈瑄治理江淮间河道成功。

对于这些,魏广德有心用后世的知识做出一些改变,可是他思考很久后得出结论,天灾根本就挡不住,除了尽心做好善后,其他啥都做不了。

但是迁都的隐患也大,这可能导致帝国对北方领土的控制力进一步减弱,而且这还没有考虑迁都所需要的庞大财力物力。

此外,明初海运还面临倭寇的骚扰,这种情况下,朝廷先后两次罢黜海运,致力于河运。

黄淮流域这场洪水,直接导致漕运断断续续,许多地段出现淤塞,行船艰难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