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节(3 / 3)

加入书签

这个选择,对于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君王来说,都可谓是正确的选择。可问题是,林风却不是真正的属于这个时代。他可是有着大陆,台湾长达数十年拉据战的记忆。所以在做出那个正确选择的同时,林风的心里总感觉是有什么地方不对一样,这些天在后宫可谓是肝火旺盛,杯子碟子之类的东西是不知道摔了多少?直到有那位皇后的出面,情况才算是好了不少。经过一番劝说后,冷静下来的林风细细一想才发现。原来自己竟是受不了台湾被割据的这个态势,尤其是自己手里已经有了足够的筹码时候。

于是,便有了齐懋,段诸两人的出使之说,林风这次用两个新人,可以说是无奈,也可以说是必须。现在朝中的重臣,虽说不会当面和林风来个辩论赛,但多半是不会赞成这等突然出使的举措。所以林风也只用动用这两个新人,而这次出使林风所灌输的一些“特殊”理念,也恐怕只有年轻人才能接受的了。这样,齐懋和段诸这两人变成了林风的唯一选择。

诸臣虽然不能详细的猜透林风的心思,可大多都是跟着林风的老臣了,也大致清楚了林风的脾性,再加上一个个都是人精一样的人物,细细的一想,也都能估摸个**不离十。

所以林风接下来的话,也就不奇怪了:“培公,接下来的事情就劳烦爱卿多多费心了,叫瑞克给朕快点,杨起隆不过鸡鸣狗盗之辈。速速拿下以后,马上挥师东进。不要让我们东宁国王的进军太轻松了。另外,陈近南也给朕稳住了,就让他在北京看着,看看我们汉国的实力。”

林风的一番话,让军方众人无不士气大震,他们对郑氏的步步紧逼,早就有些不耐烦了,要不是林风压着,少不了会有些冲突之类的情况发生。而文官系统,则是愁云惨淡,他们本想这次可以让汉国有个休养生息的时间,只是没有想到马上又要开打了。

面对着这样大的排场,齐懋,段诸表现的,还是很对得起他们虽代表的势力。两人也都身着官服,段诸也没了海上的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,毕竟这次他们所代表的是整个汉国。

只是私底下,却有些不符合现在这种严肃的氛围了。比如说段诸就是了,虽然远远的看上去,他和齐懋两人还是站的笔直,并且脸上还保持着礼节性的微笑。而实际上了,正以常人难以察觉的声音轻轻的说道:“看来这次还真是大场面啊,我说齐懋,你还站的稳吧。”

和段诸相处了这么久,齐懋也很清楚他的性格了,在两人私处时,也就没有了那么多顾忌,毕竟这次出使也算是汉国的一件大事,朝中那么多资历深厚的老臣没有用,单单挑了他们两个新人,就冲着这份信任,齐懋便是存了拼了这条性命,也要完成这次出使的心思,与此相比较起来。做为这次出使的副使段诸,自然是齐懋第一个要团结的对象。

于是齐懋也是回应道:“我倒是无所谓,此事乃陛下所托,齐某自然竭力完成,决不会在这里堕了我们汉国的威风。”两人言语间,船已缓缓靠岸。

此时的北京,林风端坐于龙椅之上,环视众臣,缓缓说道:“众卿家,可是对朕为何不等和陈近南谈妥,便派了使者前往台湾,而且还是两名无名之辈有所不解?”

但是林风接下来的话,让双方脸上的表情都变成了诧异,林风是指着军方的那几个大佬说道:“你们几个听好了,准备是准备,朕可不是要你们去开战的,如果发生什么冲突了,你们自己看着办吧。还有。”话锋又指向了文官系统:“你们几个也是一样,阴着脸干什么,朕这次派齐懋,段诸两人出去不是去递什么宣战书,而是去送礼的!”

送礼?给郑氏送什么礼?众臣的脑中都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
底下垂首矗立的各位大员,一个个都拱手答道:“微臣不敢。”只是看他们答完后,却在私底下互相扫视过几眼。便知道,这话委实有些言不由衷。

林风站起身来,目光越过了群臣淡淡的看着远方道:“我对台湾的态度,想必各位卿家也是略知一二了,就如陈近南所言,称臣,我们接受,郑经的那个什么东宁国王吗,他想做,朕就让他做,不是还有朝鲜这个例子在前面吗。只是他胃口到不小,江苏,安徽,两淮菁华之地,竟然想一口吃下。朕就怕他牙口没那么好!”

林风此言一出底下众人都不顾林风的身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,那天杨名时向林风报告谈判结果的时候,这些重臣也大多都在周遭。看林风那天的意思,对于台湾之事,颇有些缓缓的味道,可这才过了几天,态度怎么就变得这么强硬了。

只是现在已经不是前明那个大臣可以对皇帝喷口水的时候了,经过满清时间不长,但是却很集中的“顺民”统治后,这些大臣都明白了,为官之道这四个字应该怎么写。所以并没有人表示有什么异议。只是静静的听着林风接下来打算怎么做。

其实这事也怪不得林风,按照常理来说,此时的汉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攻伐以后,确实需要时间来进行缓冲一下,好来恢复战时经济带来的创伤。所以当两面受敌时,正确的选择便是打一方,拉一方。这个打吗,自然是气焰嚣张的葛尔丹了。拉了,就是显得有些小家子气的郑家。林风在最初时,也是做的一样的选择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